11月20日晚,万博体育
“白鹭湖实训营第17讲”在F4-201顺利举办,担任本次主讲嘉宾的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百花文艺奖专家评委、建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庆福先生。讲座由邹文兵副教授主持,出席讲座的嘉宾有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总监黄少毅先生、万博体育
退休摄影教师许绿翎老师。
“能从当时一路走到现在,与努力、意志和对新闻事业的执着都是分不开的……用热爱,让摄影不断发光发热。”掌声渐息,他缓缓开口,脸上还带着亲切憨厚的笑容。衬衫与马甲的军系搭配,年过半百依然挺拔的身姿,严谨又不失幽默的语言——只是初见,一股精气神便扑面而来。如何捕捉身边的故事,拍好身边的精彩?这是许多学习摄影的同学都会面临的问题。对此,朱庆福想“少讲些技术,多带些理念”。他以自己创作的摄影作品为单元,通过讲解幕后的故事,具体阐述了摄影的五个基本理念。
一是不要因为摄像机而影响你的创作。于他而言,摄像机只是一个完成任务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人的思考。受自身入伍经历的影响,朱庆福拍摄了大量军旅题材的作品。创作期间,他与军人们同吃同住,做到“了解我的战士,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论是炎炎烈日下坚毅的训练,还是飘扬红旗下诚挚的敬礼,以小见大,无不展示着中国军人的铮铮铁骨,“中国人民解放军构成了祖国的钢铁长城”。
二是无论使用何种照相机,都不要指望老师来教你。精彩时分往往转瞬即逝,而只有熟练掌握摄影知识和摄影机操作,才能在必要的时刻准确捕捉。他建议大家在拿到相机时“花两个小时的时间仔细研究说明书”,“抄一遍,才能记得住。”关于这一点,朱老师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拍摄前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时的经历。上个世纪的中国军队还没有配备数码照相机,只有定焦的卷片照相机。正式拍摄前好几天,他便开始准备:拿起相机,反复默念着“卷片、对焦、按快门”,直到能非常熟练地操作为止。拍摄当天,他如愿地记录了江泽民主席的每一次握手,“活动半个小时就用了五个胶卷”。“作为一名记者,任何的新闻实践都不能放过。”他如是说。
三是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应该是有想法、有计划的。一方面,应充分了解拍摄对象的各种信息,提前做好功课,“拍别人需要的照片”;另一方面,拍独特的照片,“不做第二个按下快门的人”。“我生活在厦门,以自己数十年的经历,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我只是一个虔诚的、厦门城市发展的见证者。”如朱老师所言,在厦门生活的几十年里,他“爬过厦门的所有高楼”,对每一张照片的创作,都会仔细研究各种自然与人文要素。以《古城春光》这张作品为例,首先,他对拍摄时间(周五下午)做了仔细的研究:此时天气晴朗,且海水处于高潮,适宜拍摄;接着,他找到景物中的理念对比,以大轮渡和小轮船的对比、新旧城区建筑颜色的对比,“用照片说话”,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体现了改革开放后厦门独特的发展风貌。拍摄澳门回归时,他待在博物馆整整一天,才确定了“民族崛起”的拍摄主题;去西藏采风时,通过观察湖面的状态,他预测出“第二天凌晨”是绝佳的拍摄时间;乡村作品沿途火光的背后,是长达两个小时的曝光,是乡亲们手举火把的绕行。在实践中,他认为“要带着自己的思想与想法去拍摄”。除了记录现实以外,摄影“还传递出一种艺术感觉”,而“你的摄影是否能承载这种艺术感觉”,“是否能承载作者想说的话”,是区分普通摄影师和优秀摄影师的重要尺度。
四是只要拍到好照片,一定要让它从媒体里发表出来”。他强调,任何渠道的照片投稿,都必须补齐“命名的三大要素”:作品题目、摄影者和联系方式。
五是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培养自己的瞬间反应能力。他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每天浏览新闻的时候,下载一张最喜欢的图片,并从三个方面仔细研究:这张照片为什么会吸引我?假如自己来拍,会不会用这样的方式?能不能用类似的方式,去拍不同的事物?“只要坚持看365张图片,就会有很大的进步。”朱老师说“人像是最难拍的”,而人是新闻的主体,因此,“观察至关重要”。观察的维度有很多:合适的站位选择,对成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拍摄人物五官、爱好乃至性格特点的把握,能帮助作品呈现最佳的角度;还可以采用长焦拍摄、场景接片、建立人物头像储备库等多种策略,对新闻现场进行全面而生动的记录。
分享完毕后,同学们也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一些问题,如外出摄影注意事项、评判作品好坏的标准、新闻照片与艺术照片的平衡等,朱老师也一一进行了解答。通过本次讲座,不少同学受益匪浅。它传递的不仅仅是摄影知识,更是对艺术、对社会更深层次的理解。艺术道路上的跋涉,勤奋的浇灌方能开出绚烂的花朵。通过影像记录社会的发展、承载历史的变迁,本身便具有价值和意义。(文/甘嘉颖,图/林少晶、李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