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7日万博体育
“美丽乡村”主题短视频创作实践团结束了为期4天的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万博体育
郭艳梅、高艺、房嘉诚等专业教师带领2022级专业学生用短视频创作形式,以“美丽乡村”为主题,到福建漳州和泉州的多个有代表性乡村走访和拍摄,师生们用镜头展现闽南乡村的生态建设与人文内涵,在烈日下、海风里、泥土中,他们把实践教学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把短视频创作在闽南大地上,探索新闻与传播专业实践教学新模式。
7月4日,“美丽乡村”主题短视频创作实践团的第一站从漳州杨厝村林氏义庄开始。林氏义庄持续办理赈济业务长达116年,是海峡两岸历时最长的民间救济机构,它以“义”和“善”为核心,赈济当地百姓。实践团队采访了林氏义庄董事长林清福,“达则兼济天下”,林氏义庄的主人林平侯及其后人致富后,不忘家乡人,赈济赡养族人,林氏义庄这些成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成为实践团拍摄重点。团队师生对林氏义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进一步探寻了曾氏番仔楼、天一总局以及漳州著名通商口岸“月港古镇”的时代记忆。
实践团在林氏义庄门前合影
实践团采访林氏义庄董事长林清福先生
实践团在曾氏番仔楼拍摄现场
实践团师生走访月港古镇
4日下午,埭美村是实践团拍摄的重点。“傍水而居,错落有致,红瓦屋面,石砌墙体”是这片曾经富甲一方的古厝群给实践团的第一印象。作为龙海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厝建筑群,埭美村可以说是闽南建筑装饰的一个缩影。“有埭尾厝无逮尾富,有埭尾富无逮尾厝”,当地导游阿娇用闽南语自豪地讲述这句在当地流传已久的俗语。实践团极力捕捉这个“闽南第一村”的美景,将那拥有560年历史、276座古厝、整齐划一的硬山式燕尾脊建筑等特色收入镜头,还展现了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村民旅游业开发现状。
实践团摄影作品:福建漳州埭美村
实践团在漳州埭美村拍摄现场
7月5日,“美丽乡村”主题短视频创作实践团围绕泉州沿海渔村展开。泉州市惠安县的风车岛,三面环海,海清沙白,风急天高,这里是泉州的东极地。美丽的海景风光下,白色大型风车和岛屿东侧的红色剑屿国际航标都诉说着这里的非同寻常。带队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户外拍摄,实践团队走访当地,考察惠安女文化的传播及现状,采访本地惠安女,巧合的是偶遇来此采风的澳洲游客,实践团随机对外国游客进行了采访。
实践团在惠女风情园偶遇澳洲游客
实践团师生在惠女风情园采访惠安女
“泉州小岞风车岛是我见过最浪漫的地方之一,这里的风景能满足你所有关于风车的一切幻想。漫山的风车一直蜿蜒到海里,像日系电影画面,风车悠然地转动着,连时光都浪漫了。人生的旅途就像风车,转转停停,虽然风是风车的一切,但风车从不找风,因为它坚信风迟早会来。”来自中国台湾的2022级新闻传播学类专业陈丽萍同学这样说。
实践团成员2022级陈丽萍(中国台湾)在触角海滩拍摄现场
实践团在惠安风车岛拍摄现场
实践团摄影作品:风车岛剑屿国际航标
7月6日,“美丽乡村”主题短视频创作实践团的第三天充盈着信仰与岁月的故事。从坐落于晋江市华表山南麓的世界上最后一处摩尼教寺庙遗址草庵寺开始,实践团队走过了著名侨乡梧林传统村落和金井溜江村,以及为抗倭寇、固海防而生的福全古城,最后在触角海滩与跨越千载的海风夕阳作陪,结束第三天的考察与拍摄。一路充满历史气息的历史与现实为同学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让实践团队深深感受到自然风光与忠勇信仰融为一体,看到晋江人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足迹。
2022级新闻传播学专业的蒋轩昂同学体会到:“如果说候鸟飞往回归是生命的周期,那么这些天时间对我来说就是一次迁徙:我们从他人生活的世界掠过,身上沾上故事与时间的泥土。在跟随大家拍摄时,我惊喜地发现,那些岁月与信仰的故事原来一直在无声中摩挲着我们。希望大家都能享受到实践的作用,创作最好的灵感来自于我们与世界的共鸣”。
实践团成员2022级蒋轩昂在风车岛拍摄现场
实践团在晋江草庵寺
实践团在晋江草庵寺采访浙江游客一家
实践团在晋江溜江村福全古城
实践团在晋江梧林传统村落(后为著名的朝东楼)
实践团在晋江福全古城采访村民
实践团在晋江围头触角海滩拍摄落日
实践团摄影作品:触角海滩的落日
7月7日,实践团的最后一天从高甲戏发源地泉州南安岑兜村开始,实践团师生详细采访了岑兜村副书记洪天来,用镜头一一记录下岑兜村打造的高甲戏“十景”,对“以丑演美,华夏一绝”的高甲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体会。“我们一定要让高甲戏传承下去”,这是岑兜村人的坚持与传承。
实践团与泉州南安岑兜村洪天来副书记(第二排左四)合影
实践团在南安奎霞古名居拍摄现场
南安丰州镇九日山祈风石刻是实践团本次实践活动的收官之地。九日山是泉州作为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历史见证,实践团队拍摄九日山崖上摩崖石刻,以无声的摩崖石刻展现风云变幻的历史,以小故事展现大精神,祈风石刻所承载的开放包容、和谐共赢理念也深深影响到了团队中的所有人。
实践团在南安九日山祈风摩崖石刻拍摄现场
实践团学生体会
2022级黄文芝:在四天的拍摄与采访中,我们的实践小组收获很多。我们不再只跟在采访者身后进行拍摄,不再忽略机位的变化,我们边走动边拍摄,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后得心应手,大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在烈日炎炎下,我们坚守着自己作为未来媒体人的责任。“让花成花,让树成树”。
实践团成员2022级黄文芝在埭美村拍摄现场
2022级刘谨珲:我参与本次实践周活动收获颇丰,感受良多,借此契机抒发一番。难忘,四天时间,从厦门到漳州再到泉州,从埭美村到风车岛再到九日山,在拍摄采风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乡村振兴实景;难忘团队从一开始的懵懂磨合,到最后一天的分工明确,我们的拍摄技术与新闻敏感度也得到了锻炼与提升,“责任与敬业同行”。
实践团成员2022级刘谨珲在触角海滩拍摄现场
2022级李梦婷: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我们开展了这次走访漳州和泉州等地典型特色乡镇的实践活动。作为福建省外学生,通过这次活动,领略福建的丘陵地貌,走近绵延不绝的海岸线,领会到了独特的闽南文化与渔村特色。此次行程最大的感受就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先有认同,才会振兴。我看到很多中外游客被当地的历史文化底蕴所吸引,为美丽的海景而震撼。当地人为自己的家乡所骄傲,他们向我们侃侃而谈他们家乡历史、文化的发展,并且向他们的后辈种下传承的火种。他们的家乡正在越来越好,也正在被更多人看到!
实践团成员2022级李梦婷在小岞渔村拍摄现场
2022级林智杰:我作为一个从闽北大山里走出的孩子,对闽南的印象停留在大海和自由、海鸥与沙滩,却不曾见那闽南的文人墨迹、山水人情。此次实践周,有幸和老师同学们重走“千年海丝路”,重温“千年海丝情”,以相机为眼,记录四天拍摄的中的所见。这四天晒伤、擦伤已是家常便饭,从最初拍摄中的手忙脚乱、机位混乱到相互配合默契、各司其职,离不开的是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复盘。还记得第一天的拍摄,老师在现场向一张白纸的我们提出各种建议,即使在休息期间也提出新要求,在结束拍摄返回学校的途中,我们仍在总结这一天的成果。现在我已经能够自己决定要怎样拍摄,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厉害的事。
实践团成员2022级林智杰在晋江梧林拍摄现场
2022级徐志远:4天的行程,40个小时的户外工作,20年前生于闽南的我在20年后,有幸藉此社会实践的活动,用双脚丈量起闽南泉漳之地这片深田沃土。记得第一站林氏义庄,走入门户,闪着琉璃光彩的飞檐斗拱在阳光下闪耀,然而,吸引我的不是闪耀的琉璃瓦和宏伟的祠堂。林氏家族的人用自己的一生彰显了炎黄子孙爱国爱乡,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后人将恢宏的建筑保留下来竖成他们不朽的丰碑,当我们脚下踏上这片土地的砖瓦,手里的镜头也会不由自主地开始转动,想要从阳光手中抢下属于过去的人们奋斗的光辉。我想这大概就是这次属于实践拍摄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感动吧。最后一天的实践在九日山的祈风石刻处结束,彼时我突然意识到,千百年的时光是一片沧海,而雕梁画栋和砖石草木上的桑田却茂密如初,每一次走近都能唤醒一段悠远的故事,穿越时空,直抵心扉。我的手臂和手背已经染上了太阳的颜色,伴随着一股火辣辣的刺痛感,短短四天时间已经留给了我的身体留下了难以掩盖的痕迹。时间可以冲淡我们肤色的晒痕,但历史与岁月带给我们的感动永远不会消逝,因为我们的镜头就是刻入石碑的铭文。
实践团成员2022级徐志远在南安九日山拍摄现场